“灯亮堂了,夜里去广场跳舞再不怕崴脚了!”
“可不是嘛,巡察组的同志办实事,现在走夜路心里踏实多了!”
傍晚时分,当嘉鱼县委第三巡察组再次来到渡普口村三组走访时,村民们围在一起向巡察组高兴地说道。
此前,嘉鱼县委第三巡察组组长周莉带队在渡普口村三组走访时察觉异常。只见暮色中的村路漆黑一片,十盏路灯里竟有七八盏形同虚设,有的灯罩歪斜着挂在灯杆上,有的玻璃罩积着厚灰只剩微弱光晕,更有几处灯座空荡荡地悬在半空,电线在晚风中轻轻晃动。
“这路我们走起来都费劲,老人们怎么办?”
“村里老人年龄大,最怕走路时跌倒发生意外。”大家一同议论着。
在村民的讲述中得知,原来路灯损坏已逾半年,村民多次向村委反映却石沉大海。村务公开栏“民生实事”栏标红的“完成全村路灯检修”,与眼前十盏九坏的现状形成刺眼对比。直到巡察组的打通电话后,村书记和电工匆匆赶来。
“以为路灯维修都是‘小事’。”面对巡察组的质询,王书记抹着额头的汗,尽显尴尬。
经过紧张的施工,损坏的路灯全部完成修缮和更换,一盏盏“失明”的路灯恢复光明,困扰居民夜间出行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出行安全。
这盏路灯照出的不仅是失灵的公共设施,更映出了基层治理的作风沉疴。村干部把应付检查当作工作重心,将群众诉求视为麻烦负担。当干部的眼睛只盯着上级的考核指标,自然看不见村民夜归时深一脚浅一脚的踉跄。
针对暴露出的作风问题,县委第三巡察巡察组推动建立了“三查三改”机制:查台账是否掺水作假,查整改是否落地见效,查制度是否形同虚设;改敷衍塞责作风,改虚报浮夸习气,改庸懒散漫状态。
回访当日的暮色中,新安装的路灯次第亮起,照亮了村口的水泥路,也照亮了小卖部门口的象棋摊。路灯虽小,却关系群众出行大事。
看着追逐灯光玩耍的孩童,周莉向组员们感慨道,“群众的幸福感,就藏在这些具体可感的小事里。所谓民生温度,不过就是照亮回家路的那一盏灯。”(张奥、史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