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来这里找工作就蹲在街边,风吹日晒,也没有躲雨的地方,如今建了新的零工驿站,各方面设施和服务都很到位,我们来这里登记找工作方便多了!”近日,赤壁市委第三巡察组来到赤马港建材市场零工驿站对使用情况进行回访时,水电工人陈师傅说道。
谈及这个软硬件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零工驿站,还要从一次巡察说起。去年年底,赤壁市委第三巡察组在对市人社局党组开展巡察时,接到群众反映,称零工驿站不便于灵活务工人员找工作,大多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零工驿站是赤壁市为促进公共就业服务搭建的重要平台,既为零工和雇主提供就业对接服务,又可为零工人员提供临时休息场所,驿站建而不用,零工劳动者“望站兴叹”,问题出在哪里?
带着疑问,巡察组深入全市各个零工驿站开展实地走访。通过走访发现,目前全市已建成的4个零工驿站使用率普遍不高,有的因选址不合理人员稀少,有的因设施不齐使用不便,有的因管理不善导致劳务供需对接难。本该为零工人员提供便利的“暖心驿站”逐渐沦为“摆设”。
零工“小驿站”关乎就业“大民生”,必须畅通公共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巡察组通过实地了解、征求群众意见后,将该问题作为民生实事重点事项向市人社局党组反馈,并提出“零工聚集在哪里、驿站建设到哪里、服务保障到哪里”的建设思路,要求尽快优化零工驿站建设。
该市人社局党组收到问题反馈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零工驿站建设问题,决定优化布局调整,取缔选址不科学的驿站。在充分走访群众调研的基础上,取缔原有驿站2个,保留2个,重新选址新建赤马港建材市场、西湖广场、周画岭菜场零工驿站3个。驿站除了为群众提供求职用工服务,站内电视机、风扇、取暖器、饮水机、应急药箱、插座等设施一应俱全,为灵活务工人员打造了一个家门口的“温馨港湾”。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赤壁市零工驿站管理办法》等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从服务对象、管理责任等方面细化措施、明确责任,进一步规范零工驿站的日常管理。
如今,改造升级后的零工驿站人流络绎不绝,平均每日接待服务零工人员100余人次,驿站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用工指导、劳动维权、法律援助等“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同时建立务工人员信息库,动态掌握就业需求等情况,精准推送用工信息,搭建起企业招工与群众就业“直通车”。
截至目前,零工驿站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累计发布企业岗位需求2360个,登记求职者信息2030人次,匹配岗位需求750人次。(赤壁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