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隽水镇新塔社区黄源家具厂里,崭新的围墙圈起平整厂区,工人正忙着安装设备、装卸板材。企业负责人李总笑着说:“这里交通便利,租金也合理,年底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这样的热闹景象,与一年前那处荒草丛生的废弃院落,判若两地。
去年8月,通城县委第四巡察组进驻隽水镇开展常规巡察,同步对新塔社区开展延伸巡察,将村级“三资”问题作为重点监督内容。
“你们社区有多少资金?资产经营状况如何?资源是怎么处置的?”县委第四巡察组副组长胡三明开门见山,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调取资产台账,很快就发现一处“特别”的登记——原锦山瓷厂,占地面积2亩,备注栏上只有简短的五个字“闲置待处置”。
“这块地荒废多久了?为什么一直没利用起来?”胡三明指着台账问道,社区工作人员王某某搓了搓手,有些无奈:“这是上世纪70年代初城关公社修建,因年长月久,2016年房屋全部倒塌。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一直拖下来了……”
巡察组当即赶赴实地核查,没想到眼前的景象让组员们倒吸一口凉气。院落破败不堪、杂草丛生,野草足有半人高。
“这哪是‘待处置’?分明是‘被遗忘’!国有资产长期闲置,既浪费资源,又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马上整改!”巡察组连夜召开组务会,决定按程序向隽水镇党委和新塔社区进行反馈,要求尽快拿出盘活闲置厂房的整改方案。
在巡察组的跟踪指导下,镇党委和新塔社区迅速行动,对外发布招租广告。很快就吸引来了回乡创业的李总,经沟通签订了3年的厂房租赁合同。至此,闲置厂房完成对外租赁,发挥了新用途。
这样的“沉睡”资产不是特例。在巡察整改中,隽水镇党委举一反三,组织对全镇19个村(社区)集体资产全面清产核资,分门别类登记造册,明确管护单位和具体责任人,提高资产管理质效,对存在闲置、使用不当的4处资产进行整改、调整,累计增加集体收入20余万元。
“把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正是我们践行巡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目的所在。”县委第四巡察组组长表示,将持续深化政治巡察,让监督实效体现在集体增收、群众受益的具体成效上,真正让政治巡察成为激活基层发展的“动力源”。(范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