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筑牢清廉根基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咸宁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5-07-30 09:09

盛夏时节,绿意盎然,蝉鸣悠扬,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的徽派民居错落有致,游客们穿行于廉政文化墙与蓝莓产业园之间,在“一步一景、一廉一韵”的浸润中感受乡村新貌。村头的休闲广场上,村民齐聚“屋场连心会”共商村务;阳春园食品厂内,传统麻饼的香气飘向街巷——清廉底色与农旅产业的深度交融,让这个昔日的库区穷村蜕变为“全国文明村”,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在通山,像板桥村这般“生态美、产业兴、民风淳”的乡村正焕发勃勃生机。这背后,正是该县纪委监委深耕清廉村居建设、护航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通山县纪委监委聚焦基层“小微权力”、廉洁文化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理清工作思路,细化监督措施,推动清风正气融入乡村肌理,让“廉动力”转化为发展“新活力”,勾勒出景美、民富、风正的和美画卷。

“现在村集体资产流转情况、工程项目招标进度都清清楚楚,我们通过手机就能随时查看村里的大小事务,比以前跑村委会问更方便了!”通羊镇岭下村村民熊先生一边展示手机上的 “监督一点通”平台,一边感叹。

村务清则民心顺。该县着力构建“线上+线下”双公开模式,线上充分发挥“监督一点通”平台作用,拓展抖音直播、公众号发布等信息公开渠道;线下定期将村内党务、村务、财务在阳光公示栏“晒”出,并同步上传至村民微信群及监督平台,确保外出务工村民“指尖监督”零距离。

村居清廉,治理方能行稳致远。漫步闯王镇汪家畈村,青瓦白墙错落,村道洁净如洗,村民笑意盈盈,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跃然眼前。该村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通过打造“一廊一墙一广场”廉洁文化阵地、创新推行“清廉党员”论坛机制、设立“爱心超市”等方式,将“廉”的要求、“清”的理念融入村规民约和日常管理,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如今的汪家畈村,乱搭乱建少了,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多了;邻里争执少了,互助互爱的多了,文明乡风拂面而来。

“今年的荷花产量怎么样?最近来赏荷的游客多吗?……”近日,通山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深入石门村,在百亩荷塘边向村干部询问相关情况。

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依托楚王山生态资源与百亩荷塘景观,将莲藕种植及荷花观光旅游打造为村级支柱产业。为护航乡村特色产业健康发展,该县一方面充分发挥村监察信息员的监督“探头”作用,及时收集荷花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种植难题、旅游运营瓶颈及村民意见建议,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反馈,督促做好技术指导、服务优化等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强化“镇+村”联动监督,聚焦荷花种植管护、旅游项目运营、惠民政策兑现等情况,督促村“两委”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荷花+”产业链条,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清廉村居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要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通山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监督下沉”“文化润廉”“产业护航”等举措,把清廉文化元素植入乡村生活,让清廉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推动更多村庄实现从“景美”到“共富”的蝶变。(通山县纪委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