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赤壁市车埠镇鸡公山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串串青翠饱满的猕猴桃簇拥在藤蔓上,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生机盎然。
“在这次‘三资’清查中,我们村闲置三年的果蔬种植基地被重新盘活,承包给专业农业公司经营后,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不少于12万元的收入。”鸡公山村支部书记高兴地向前来走访的镇纪委干部介绍道。
农村集体“三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难点。近年来,赤壁市纪委监委持续把整治“三资”领域突出问题作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抓手,通过摸家底、查问题、抓整改、促长效,以有力监督推动乡村振兴资金在“阳光”下规范高效运行,切实守好村集体经济“家产”。
为盘清“家底”,找准问题症结,该市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高效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层层压实责任。市纪委监委督促财政、农业农村、审计等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行动,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动态管理台账,对全市14个乡镇所辖187个村集体资金收支情况,各村土地、山林、堰塘等集体资产资源情况开展全面清查、全面盘点,确保农村“三资”账目清、底数清、权属清。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监管缺位等突出问题,市纪委监委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片区协作等工作机制,贯通市镇村三级监督力量,通过查阅台账、走访群众、实地核查等方式,下沉一线,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使用和监管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深挖农村集体“三资”问题线索。建立与农业农村、财政、审计、巡察等部门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联合监督、问题线索移交等工作机制,创新“自查+审计+巡察+监测+督查”五位一体贯通模式,全面深入查找“三资”领域突出问题。去年以来,开展联合督查26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50个。
“多亏纪委的同志提醒,我们跟企业协商后,租金提升了几千元,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今年4月,农村“三资”监管平台预警显示赤马港街道某村一处集体门店租赁合同超期且租金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街道纪工委迅速介入核查,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对门店租赁价格重新评估,最终协商变更合同,让租金回归合理水平。
赤壁市纪委监委以大数据赋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提质增效,推动相关部门将清查核实的数据录入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监管全流程数字化。通过实时分析“三资”数据,开展线上监督,对资产资源闲置、租金延期、超长期合同等事项,实行智能预警,切实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截至目前,平台预警已发出446条,均实现“预警—核查—整改—反馈”闭环处置。
为形成高压震慑,市纪委监委坚持以案件查办为抓手,深挖彻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乱象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运用领导包案、重点督办、提级查办等措施,严肃查处了一批农村集体“三资”领域微腐败,以有力监督整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针对案件暴露的制度监管漏洞,坚持标本兼治,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召开警示教育会、抓实以案促改促治等形式,推动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完善制度。今年以来,处置问题线索34条,处理处分16人,推动完善制度机制5项,盘活闲置资产71宗。
“开展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既是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精准监督推动‘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护航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赤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廖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