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北港镇枫树村了解小流域治理相关项目情况
“现在违规占用河道、乱倒乱扔垃圾的现象少多了,公园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夏天过来散步看见河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心情都好多了。”提起通城县隽水河的变化,周围居住的群众感受深刻。
该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根本好转的背后,离不开执纪执法监督的护航保障。
“良好的生态是通城这个山区县发展最厚实的‘家底’,也是助力‘两区两基地’建设的潜力所在。我们要把贯彻落实‘两山论’情况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监督责任,紧盯关键环节,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树牢生态优先意识,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向好。”通城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
2024年,通城县纪委监委将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作为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小切口”,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保领域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观望应付、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用铁的纪律守护绿水青山。
突出重点 强化政治监督
虽是寒冬,但站在塘湖镇狮子村村委会远眺巴茅山矿山修复点,满目绿意、色彩纯净,一片山明水秀。
“以前从这里望过去,整座山都是光秃秃、灰蒙蒙的,没有一点颜色。修复工程完成后,平整的地方撒上了草种、种了玉米,山上也栽了杉树,周边环境慢慢好起来了。”该县塘湖镇龙印村党支部书记金秀玉说道。
此前,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二轮反馈巴茅山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停滞不前,附近村庄环境污染严重,周边群众苦不堪言。该县纪委监委迅速成立督导组,通过发送工作提示、约谈相关部门负责人、制发督查通报等方式,督促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公安局、塘湖镇政府等部门组建整改专班,围绕矿山复绿复垦问题制定具体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在联动监督推动下,该县城发集团认真履行矿山治理主体责任,迅速编制和组织实施生态修复方案,总计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恢复耕地约150亩、林地100亩。
去年以来,除了巴茅山矿山生态修复,通城县纪委监委还通过监督推动国有黄龙林场退化林修复、锡山森林公园环境治理等15个生态环保整治项目的开展。
“2024年,通城县纪委监委聚焦‘绿美通城’生态建设,围绕全县生态环境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并动态更新监督清单,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自觉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为打造中部地区绿色发展先行区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协同联动 提升监督质效
“以前养猪场的臭味时不时就飘过来,家里都不敢开窗,现在经过整治好多了,再也闻不到那种味道了。”日前,面对前来回访的县纪委监委巡察整改督导组工作人员,隽水镇油坊村村民金大哥开心地说道。
此前,通城县委第四巡察组对县生态环境局开展巡察时,收到群众反映油坊村某养猪场乱排污的问题。经调查核实后,巡察组立即向县生态环境局下达《立行立改通知书》,并同步将问题反馈至县纪委监委巡察整改督导组,推动跟踪回访。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在保护,也重在时时督导。由于涉及部门多、领域广、专业性强,如何精准获取生态环保领域的堵点、痛点问题,让督导有效发力?该县纪委监委强化与巡察、审计、信访等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建立健全联合督查、信息共享、线索移交等工作机制,推动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属地责任与监管责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我们还坚持问题导向,对巡察反馈、信访举报、专项监督等渠道发现的生态环保领域问题进行分析,明确监督重点,推动监督工作具体化、精准化。”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围绕生活污水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7大方面,该县纪委监委制定重点监督任务清单,细化30项监督任务,按步骤、分阶段、有重点抓紧抓实生态环保领域监督工作。同时,各派出纪检监察组通过明察暗访、实地检查、约谈督办等方式,定期排查梳理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明确整改措施,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在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有效、有力监督推动下,各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工作得到有效推进。截至目前,通城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监督检查36次,发现生态环保领域执法不严、农村水源地环境监管不力等问题48个,督促完成整改45个,整改完成率93.7%。
办案引领 严查腐败问题
近日,通城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再次来到湖北亚细亚陶瓷有限公司,对其工业废气排放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现在我们公司颗粒物排放削减达15.77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达18.32吨/年,空气排放量都达到标准了。”这是该县纪委监委做细做实生态环保领域以案促改促治的一个缩影。
生态环境执法中吃拿卡要、滥用职权、选择性执法等问题,不仅让企业苦不堪言,也让生态环境深受其害。
2024年3月,通城县委启动先行区建设专项巡察,将县生态环境局纳入专项巡察范围。巡前召开“纪巡”工作会,通报生态环保领域信访举报、案件查处、审查调查和日常监督情况,共商制定28条巡察监督重点,做到带题巡察、直击目标。不久,通城县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站长王某等人违规以国有资产为私营企业主贷款提供担保的问题线索被移交县纪委监委。
2024年3月,通城县原环境保护局两任局长曹某某、李某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该县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4年9月,曹某某、李某被开除公职、开除党籍,涉嫌违法犯罪问题被移交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办案是最好的监督。该县纪委监委坚持系统办案、办系统案,依托“室室”“室组”“室组地”联动优势,以生态环保领域留置案件为突破口,深入挖掘生态环保领域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建立问题台账,明确办理时限,对情节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包案督办,确保查深查透、处置到位。
咸宁市生态环境局通城县分局召开违纪人员处分决定宣布会
2024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共处置生态环保领域吃拿卡要、索贿受贿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问题线索48件,立案57人,处理处分119人,留置7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
标本兼治 守护“绿水青山”
“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深刻吸取典型案例教训,守住拒腐防变这条‘生命线、高压线、警戒线’,进一步振奋精神,转变作风,担当作为……”日前,在全县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上,该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坚持警示教育与查办案件同部署、同落实,该县纪委监委在县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通过宣读忏悔书、通报案件相关情况、解读纪法条款等方式,推动以案示警、以案促改。在强大震慑和政策感召下,共有7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投案自首。
既要当下改,又要长久立。该县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把手”开展谈话提醒,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指导修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规范“三重一大”议事制度、执法监督、环评审批服务等程序,进一步强化对权力监督制约。深入分析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腐败案件,梳理项目建设、资金拨付、执法监督等重点环节廉政风险点12个,健全完善制度22项。
在该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龙印山建材厂生态修复缓慢、百丈潭水库水源地环境整治等72个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已全面完成,湖北亚细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改造、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机废气治理改造等19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正加速实施,助力通城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将坚决扛起政治监督责任,强化生态环保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提升。”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胡卫刚 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