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建设廉政文化宣传阵地,咸宁市纪委监委依托革命旧址,精心打造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立足职能,打造红廉基地。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是纪检监察四项职能之一,咸宁市县两级纪委监委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根植本土文化,为廉洁教育注入“红色因子”,全市共打造15个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不断提升红廉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咸安区纪委监委依托钱氏英烈纪念馆、汀泗桥北伐战争纪念馆、何功伟烈士陵园开展“追忆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嘉鱼县在簰洲湾98抗洪纪念馆开展“缅怀抗洪英烈 传承抗洪精神”活动,赤壁市分批分次组织党员干部前往金紫山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崇阳县推出“六个一”廉政教学模式用好用活“水滴石穿廉文化园”,通山县依托革命旧址开展“感悟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家风”活动,通城县“红色小镇”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一季度接待1000余名党员干部和3000余名中小学生参观学习。
把握方向,弘扬红廉历史。严把红廉基地宣教内容的政治关,结合“廉政文化六进”“十建十进”等宣教活动,不断研究、考证红廉历史,挖掘出北伐汀泗桥战役、鄂南秋收暴动、鄂东南工农革命委员会的成立等一批在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会议,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素材。坚持党史和廉政题材文艺作品的正确创作导向,深入研究咸宁党史和咸宁革命人物史,融合楚剧等本地文化艺术,创作并展演《一担谷》《钱瑛和他的亲人们》等一批具有咸宁特色的廉政戏剧,让干部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中品味清风、激扬正气。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建言献策,将参观红廉基地、观看廉政题材戏剧电影等内容纳入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日程之中,用可歌可泣的革命岁月、可观可感的表现形式、可鉴可学的精神力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丰富形式,推出红廉套餐。以红廉基地为主阵地,搭建平台,让党史学习教育与廉政宣传教育碰撞出“红廉套餐”。优化方式内容,组织开展书画作品展、戏曲表演、读书会、知识竞赛、党史课堂、清风大讲堂等活动,将红廉文化送到党员干部身边。拓展线上渠道,用好用活新媒体宣传手段讲好红廉故事,“清风咸宁”公众号开设“一百堂党史课”专题连载、“清风通山”公众号开设“红色通山一百年•读通山红色故事”专题连载、“清廉通城”公众号开设“党史天天读”打卡专栏等,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做好党风廉政宣教月和“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的活动安排,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清明节祭英烈”活动做好对接工作,截止目前全市红廉基地共接待市县100余家单位10000余名党员干部。(咸宁市纪委监委)